|
《裝配式建筑評價標準》征求意見座談會成功召開為進一步完善由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科技與產業化發展中心(住宅產業化促進中心)牽頭起草的《裝配式建筑評價標準(征求意見稿)》,按照住房城鄉建設部標準定額司的統一安排,《裝配式建筑評價標準(征求意見稿)》地方政府管理部門、專家和企業座談會分別于12月14日至15日在北京成功召開。 圖1 標準定額司和標準編制組專家 圖2 參會專家發言 部標準定額司、科技與產業化發展中心的相關領導,北京、上海、天津、山東、江蘇、浙江、安徽、河南、沈陽、濟南、廈門、深圳等近30個省市住房和城鄉建設管理部門的相關負責同志,中冶建筑研究總院岳清瑞董事長、中國建筑標準設計研究院郁銀泉副院長、北京市政府楊嗣信顧問等近20位業內知名專家,以及中建股份、萬科、遠大住工、寶業集團、天津住宅、花樣年地產、中南建設、沈陽萬融、中建鋼構、杭蕭鋼構、湖北沛函、河北遷安大樹木業、東易日盛、和能人居等近20家企業的負責人,分別參加了地方政府、專家和企業征求意見座談會。 北京市住房和城鄉建設科技促進中心趙豐東主任、中建科技有限公司葉浩文董事長、中國建筑標準設計研究院劉東衛總建筑師、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十所馬濤設計總監、中建科技有限公司樊則森總建筑師等近10位標準編制組專家全程參加會議。 會上,標準定額司領導充分肯定了標準編制組的工作,提出標準編制要全面提升標準、全面與國際接軌。希望與會企業、專家和地方建設管理部門的同志既要站在自身的角度,也要站在行業發展的角度,為標準編制和完善獻計獻策。 科技與產業化發展中心文林峰副主任介紹了標準編制的過程。自9月29日召開標準編制啟動會至今,標準編制歷時76天,先后召開了5次會議,進行了6輪比較大的修改和完善,于12月6日完成征求意見稿。秉承涵蓋各方利益、反映各方訴求的原則,來自于管理部門、開發、建設、設計、施工、生產等不同領域的近50位專家參與了編制工作。每一輪的修改都有近20位專家參與。標準定額司全程指導了標準編制工作。 圖4 業內專家座談會現場 編制組專家和各位與會代表共同研究討論了標準編制思路和主要內容。 一是建立全新的裝配式建筑評價體系。雖然是在工業化建筑評價標準基礎上進行的修編,但裝配式建筑評價標準弱化全產業鏈、全過程的指標選定,高度聚焦于最終產品的裝配化程度,在編制思路、指標選擇、評分依據等方面與工業化建筑評價標準存在較大差異,是全新的評價體系。 二是評價指標體系力求簡潔、易用,數據可得性和評價可操作性強。四類評價指標相互關聯,分別從主體結構、裝飾裝修、標準化設計、信息化應用和技術創新等方面反映了項目的裝配化水平,為各方提供了很好的裝配式建筑評測、管理和監督載體和工具。設定的三個裝配化程度等級,兼顧了裝配式建筑技術發展現狀和未來產業的發展空間。 三是明確界定了裝配式建筑的評價門檻。即裝配式混凝土結構的主體結構和圍護結構裝配比例不小于30%,裝配式建筑必須全裝修等。這些入門指標的設定將有效倒逼企業裝配化技術水平的提升,促進企業在裝配式技術方面深入探索和成果規;瘧,為各地裝配式建筑發展指明方向。 四是標準編制秉承當前創新發展理念,立足于供給側改革,立足于推進建造方式的重大變革,立足于引領行業發展。標準突出基礎性、通用性和廣泛適應性,并為各地因地制宜制定相關標準預留了空間。 圖5 企業征求意見座談會現場 與會代表還就評價標準對行業發展的引領作用、對技術創新的帶動作用、對地方裝配式建筑項目管理的技術支撐作用,以及裝配式建筑評價基礎項指標設定、裝飾裝修評價內容、標準化和信息化評價指標選擇等具體問題與編制組專家進行了深入溝通和探討。 來源:建筑工業化裝配式建筑網 |